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津云:恋爱“真经”花钱买 到头仍是一场空 线上感情咨询 一朵没结果的花

发布时间: 2024-07-19 07:02:32 | 作者: 成功案例|

  花了2万多元钱寻求线上情感咨询师的帮助以挽回男友,最终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杨静(化名)的一场真实经历。

  近年来,在社交焦虑的背景下,人类对于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情感咨询类公司还不足100家,到2022年已超越1万家,可见情感咨询服务的社会需求是比较大的。这其中,线上感情咨询因受地域限制且具备比较好的私密性,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线上情感咨询服务存在从业人员资质混乱、服务的品质缺乏有效监管、乱收费等问题,且一旦未达到最初承诺的效果,消费者维权也比较难。线上情感咨询服务,亟待进一步规范。

  杨静(化名)与男友是高中同学,但直到大学毕业时才在一次同学聚会上确立了男女朋友关系。今年6月份,男友对她的态度突然转淡,打电话经常不接,发微信也总是不回或者过两三个小时后才回。每次一提约会,男友就说工作忙。杨静为此感到很沮丧,便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刷情感类视频或者心灵鸡汤来舒缓心情。随后,相关平台开始不断向她推销情感咨询服务,咨询师发的一些成功挽回感情的案例,使她看到了希望,于是主动联系了一名线上情感咨询师。

  咨询师表示,只要按照他教的方法,大概两三个月就可以挽回男友。“他的朋友圈里有好多成功挽回感情的案例,还配有情侣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当时有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决定请咨询师帮忙挽回男友。”杨静说,咨询师告诉她,每月指导费是7000元,最少半个月,最长三个月,肯定能让男友回心转意。于是,杨静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交了2万多元,咨询师指导她如何与男友聊天,如何改变自身,可是三个月过去了,男友并没有像咨询师说的那样对她重燃爱火,相反还向她正式提出了分手。之后,杨静才从男友的朋友处得知,男友对她冷淡的原因是结识了其他女孩子,只不过碍于两人曾经的同学关系,一直没明说,后来实在拖不下去,才提出分手。

  “我和咨询师说,老师你一直告诉我三个月可以挽回感情,现在我钱也花了,却没得到你当初承诺的结果,是不是能退我一些费用。可他说咨询也做过了,事先也没有保证一定能挽回。”很快,这位咨询师微信拉黑了杨静。

  欣欣(化名)和记者说,她也曾因为要挽回一段感情,花钱进行过线上感情咨询。为了比较效果,她选了三家线上感情咨询机构,购买体验服务,“我发现他们都是一个套路,指导我‘情绪稳定+变美’。”三个咨询师在分析她的问题时,都认为她对男友太好,表现过于热情,太容易得到就不会珍惜了。所谓的情绪稳定就是让她降低感情需求度,表现冷淡一些;变美就是逐渐完备自己,要让外表看起来更自信。欣欣说,几乎如出一辙的指导令她对线上感情咨询的效果存疑,没有再花钱继续咨询,而选择一个人去了外地旅行,“当看到祖国大好河山时,我突然感觉自己纠结一段正在逝去的感情,格局太小了,我决定放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一些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上,线上感情咨询机构大多以“修复恋爱”“分手挽回”为噱头吸引流量,等到网友开始关注,他们再推出付费咨询,让对方心甘情愿掏钱购买服务。

  一般来说,咨询师会先推出一个超低体验价,当咨询者联系时,其会详细询问咨询者的个人情感状况,有时还会要咨询者与异性朋友的聊天截图。之后再提出一个大致的努力方向,吸引咨询者购买后续的长期服务。而这类服务根据时间长短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以微信、语音、电话指导为主,还可以提供代聊服务,即代替咨询者与异性朋友聊天。

  近日,记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找到一家月销量最高的线上感情咨询店铺,其在商品详情页面打着“分析、支招、跟踪”“有效帮助20万人次”等宣传语,但只字未提咨询师的资质。

  得知记者想要“挽回男友”,客服人员表示,老师能帮忙。当被问起老师的资质时,客服并未正面回答,只说老师都是持证的心理咨询师,非常专业,客户基本都满意,不满意可以退款。记者花5元钱体验咨询服务,付款后,客服人员发了一个价目表,称71%的客户首选金牌咨询师,价格为半小时35元;资深咨询师经验比较丰富,效果更好,半小时收费95元,只要补差价,就可以升级服务。

  记者表示只想找一个普通咨询师体验一下效果时,对方还在试图以“普通咨询师回复比较慢,咨询时间也短,只有20分钟”等理由劝说记者升级服务。见记者态度坚决,客服表示稍后有咨询师添加记者的微信。

  很快,一名自称“骆老师”的咨询师联系了记者,他详细询问了记者目前遇到的“感情问题”,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是记者在这段感情中表现太卑微,指导记者要以退为进,先尊重对方的想法,达到“共情”;下一步就是“降级”,主动提出和男友做普通朋友,以此保持联系;接下来,老师会带着记者以普通朋友身份与男友聊天,对男友形成二次吸引,再进一步去推进关系升级。

  “骆老师”表示,正常挽回都是需要收费的,他现在已经指明了一个大方向。记者能买后续服务,他继续给予指导,一般机构收费都是一个月6000元,他所在的机构价格比较优惠,之前是一个月4000元,现在有特价活动,2500元就能买一个月的情感咨询服务。

  记者看了“骆老师”的朋友圈,其中有不少微信聊天截图,基本都是他成功帮忙挽回感情或者帮人追求心仪异性成功的案例。他还提供微信代聊天服务。从朋友圈内容看,他从2020年就开始从事线上情感咨询服务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市面上多数的机构或者店铺并未标出咨询师的资质,当有顾客询问时,回答大多是资深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2017年已经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目前组织考试和发证的有行业协会、培训机构、行业学会、科研院所,且不接受个人报名,只可以通过培训机构报名。线个课时,线分为合格,颁发培训合格证书。记者咨询了几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经过培训后发的证,与人社部之前的证书效力等同,持证后即可从业。真是这样吗?我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心理咨询师不属于国家规定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取证与就业不挂钩。我市一位从业多年的资深心理咨询师和记者说,取消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后,再想进入这个行业其实要求变得更高了,只是参加培训拿个所谓的“合格证”,完全不可能胜任心理咨询工作。如果想成为专职的心理咨询师,要经过系统学习,要求大学本科而且是心理学专业的人才,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咨询经验才行。

  线上感情咨询的效果到底如何?记者在一家机构的评价中看到,满屏皆“好评”,“本来都打算放弃了,分手半年多,联系方式都拉黑了,经过老师半个月的耐心指导,我们在一起了,老师的方法太管用,特别感谢老师”“喜欢一个女孩子不知怎么开启话题,找了老师代聊,聊天技巧非常专业,整一个完整的过程把控很好,让我学到了很多”……评价还附带微信聊天截图。可只要耐心把评价看完,便显而易见这些评价的“含水量”极高:评价几乎千篇一律集中在“挽回前任”和“追求心仪异性”的咨询效果上,微信聊天截图没有遮挡头像,难道现在的消费者如此不注重个人隐私?另外,还有的评价“驴唇不对马嘴”:“包装完好,快递哥哥给力,客服也蛮热情,满意的一次网购。下回需要还来”,虚拟的线上感情咨询,怎么还有实物?还会需要快递哥哥运送?这段评价的由来令人起疑。

  尽管几百条洋洋洒洒的“评价”无一例外是好评,可当有网友向购买者提问是否有效果时,有人明确回答:“我觉得没什么效果。”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线上感情咨询”的讨论。大多数参与讨论者认为,花钱去买线上感情咨询服务,并不靠谱,也无助于感情的修复。“我也是过来人,我也有困惑期,劝年轻人一句,花钱去感情咨询,真不如花钱旅游散心或者参加一些学习培训。时间是情感疗伤最好的良药。当你的视野和能力再一次提升时,那些情感伤痛就只剩下斑驳的痕迹了”“情感咨询解决不了任意的毛病,所有问题,你可以吐槽、倾诉,利用任何缓解心理上的压力的方式,而不是通过线上的很多方法以及流程安排,甚至需要你缴费”“哪有什么情感导师,他们想的只有钱”……

  对于线上情感咨询服务,一旦消费者花了钱,却没看到效果,想维权也比较难。咨询师会以“已经尽心尽力进行了指导,付出了劳动,感情咨询是特殊服务,不能百分百保证效果”为由搪塞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想进一步维权,就会直接被拉黑。此类服务大多没有合同约束,即使消费者想要走法律途径去解决,也没有依据。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希平教授认为,感情问题是人的一生中遇到的最普遍的问题,人们或多或少、或长或短、或深或浅、或早或晚都会经历。遇到情感困扰,最重要的是察觉缺陷、找到症结、总结经验,提高情感识别、体验、表达、控制的能力。把一段感情的困扰和问题的解决,作为下一段感情健康发展的基础,其实更加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刘希平教授表示,线上感情咨询常常达不到咨询者的目标。一方面的原因是咨询者对线上感情咨询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够通过其挽救一段绝望的关系;另一方面,良好情感关系的重新建立,常常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而非咨询者的一厢情愿;还有,咨询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又受到金钱的诱惑,使得感情咨询成为单纯牟取利益的手段。

  据她了解,有一些线上感情咨询机构用一套流水线模式快速培训咨询师,让他们按照模板进行“自上而下指导式”咨询,全然不顾咨询者情感需求的个体差异。这些机构利用互联网平台过度宣传和包装,给咨询者造成一种假象,误以为经过感情咨询,跑掉的男友可以回来,移情别恋的女友可以回心转意……“当然,如果当事人没有很好的方法自行消化感情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但需要理性对待咨询效果。求助前要清楚,再好的咨询,最终还要靠自己去消化、去吸收、去行动。而寻求帮助时学会识别咨询师的专业水准,也较为重要。比如,咨询师本科、硕士或者博士所学专业是不是心理学,可当作一个判断标准。”

  针对线上感情咨询维权难的问题,天津大学法学院刘海安教授表示,线上感情咨询行业乱象丛生,而其中一些咨询机构和咨询师存在资质虚假宣传及刷单刷好评等行为,既涉嫌欺诈也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有关部门以及网络站点平台应当加强监管,消费者也应慎重选择,强化辨别能力,维护自身权益。

  首先,咨询师或者咨询业经营者基于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具备开展咨询的业务能力。如果对从业者资质等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就可能构成欺诈,与消费者形成的合同关系是可以撤销的。其次,建议消费的人在寻找线上感情咨询机构或者咨询师时预先多做功课,掌握一些判断咨询师资质的方法,包括其教育背景、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业内口碑以及咨询总时长等。因为感情咨询属于服务合同,正常情况下不会承诺咨询后能达到的效果,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都是有效的,因此在双方合同成立之前应慎重选择交易对象。最后,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应建立从业人员实名制与用户评价机制,平台对服务评价要严格审查,禁止刷单刷好评,保证消费者反馈情况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小波认为,当一个人的情感出现问题时,往往是复杂内心世界的反映。个体处理亲密关系的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人格、沟通模式、防御机制、移情以及无意识心理动机等,所以感情咨询所涉及的不只是社交技巧、异性认知,更不单纯为了挽回感情,而是要帮助求助者在探索此段失败情感经历的过程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启迪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负责。无论是不是可以挽回感情,都能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重获自尊,取得内在平衡以及人格成长。

  感情咨询师不是老师或者教练,不应聚焦于解决具体问题、或直接给出建议。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大约需要5到8年的理论培训、自我体验(咨询师自己接受心理咨询)、实习督导,并且在执业后仍然需要大量的学习。但目前一些线上情感咨询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流水线的方式提供的所谓服务,一面剥削着那些快速培训出来的年轻“情感专家”们──他们从事着高强度、令人疲惫的情绪劳动,实际收入并不高,且由于个人情结未被处理,很可能在咨询过程中情感卷入而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则在破坏着情感咨询的专业性,用操纵的方式提供服务,使那些接受过服务的求助者产生对心理咨询的怀疑,因为他们没获得真正的帮助。因此,要发展线上感情咨询行业,满足大家的需要,就一定要进行专业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心理咨询行业,尤其是对线上平台做定期的资质管理、专业评价,杜绝以获利为目的、伤害行业发展的乱象。各心理行业协会、高校、社科机构等也应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出台促进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行业健康发展。(记者 韩爱青 文并摄)

  新华社客户端天津7月12日电 当前,跨界合作已成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核心策...

  日前,天津大学组织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格鲁吉亚、索马里等12个国家的26名留学生...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日前举办第九届发展论坛暨学科百年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发布天大化...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