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政局发布“2023年扬州婚姻登记报告”:2023年全市共有25379对新人喜结连理,7402对夫妻成了陌路。与2020年相比,结婚登记人数和离婚登记人数都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1469对、1116对。
总体来说,我市婚姻状况较为稳定,呈现正态分布。25岁—29岁的结婚登记男女人数占总结婚人口比例分别为男33.93%、女31.96%,可见“95后”到“00后”已成为结婚“主力军”。不过,在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四年的数据中,结婚登记初婚年龄、平均岁数在逐年小幅增加。
“与2022年基本相同的是,在结婚年龄段中,25岁—29岁年龄段结婚人数最多,其次是50岁—59岁年龄段。”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的人介绍,“25岁—29岁男女占比分别为33.93%、31.96%,这一个年龄段是适婚的主要人群,结婚人数多是正常的。而50岁—59岁男女占比分别为25.03%、27.26%,主要因为这一些人多是办理补发结婚证,买房、卖房、贷款、旅游、公证、享受政府优惠政策都需要结婚证,而这些补发结婚证的人群大多分布在在农村。”
此外,在7个结婚年龄段中,除了24岁以下,其余6个年龄段男女人数相差不大,而24岁以下结婚的男性1776人、女性3342人,占总结婚人口占比分别是7%和13.17%,女性比男性多了1566人。从四年初婚的数据分析来看,2020年男27.07岁、女25.78岁,2021年男27.41岁、女26.07岁,2022年男27.69岁、女26.73岁,2023年男28岁、女26.55岁,初婚年龄基本上逐年增加。
去年全市总离婚7402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0岁—34岁离婚人数最多,男性占离婚总人数的23.44%,女性占离婚总人数的25.17%,而2018年、2019年、2020年都是40岁—49岁离婚人数最多。20岁—24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离婚人数最少。
离婚率较高的年龄段分别是30岁—34岁、40岁—49岁、35岁—39岁、50岁—59岁、25岁—29岁。“许多人不懂得珍惜婚姻,不行就换配偶,不懂得去修复感情。”市心语驿站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夏君宜感触颇深,她把离婚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懵懂型,主要是凭感觉,像小孩子相处,婚姻观不成熟;第二种是利益型,如房产过户、债务转移、孩子择校等;第三种冲动型,一吵架就嚷着要离婚;第四种是暴力型,主要是家庭暴力;第五种是外遇型。
“婚姻的本质是来自两个不同家庭的人在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协同作战’。”夏君宜介绍,当前,我市登记结婚的主力军依然是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男女青年。由于独生子女性格“独”、成长经历“独”,婚后的共同生活必然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去年,市心语驿站随机发放100份婚姻性格测试问卷,归纳出最容易让婚姻触礁的量表12个因子作为测试内容,对新婚夫妇开展婚姻性格体检。根据对收回的8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量表12个因子的得分普遍低于50分(满分100分),其中,多数量表因子的得分在40分左右。这些测试结果反映了新婚夫妇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不充分,对婚姻的期望值偏高,缺乏包容性和有效沟通,自我解决婚姻家庭矛盾的能力不足。
夏君宜和记者说,近几年来,在逐年攀升的离婚率背后,因“性格不合”登记离婚的比例一直排在所有离婚原因的首位,当事人的描述中,生活琐事大约占到90%。如:先生爱事业过于爱妻子,妻子独守空房;妻子爱唠叨家务缠累,丈夫不想回家;丈夫有喝酒嗜好,妻子有卫生洁癖;丈夫要尊重孩子天性“放养”孩子,妻子要孩子成为“学霸”而“加料”培养;丈夫要沟通怎么样才能解决问题,妻子想沟通问题为何会发生,等等。这样一些问题,若在婚前进行咨询辅导,都是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解决的。
“婚姻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健康的主要的因素之一。”夏君宜表示,数据的背后,是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面对婚姻家庭纠纷的不断增多,越来越不敢相信婚姻;同时,婚姻的不稳定,也让慢慢的变多的女性婚后不敢生育。“加强新时代婚前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更多的年轻人树立科学健康的婚恋观,克服恐婚、恐娃心理,正确看待结婚、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