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课堂

婚姻心理咨询提醒:一谈恋爱就“恋爱脑”小心焦虑型依恋在作祟

发布时间: 2024-07-30 00:53:28 | 作者: 情感课堂|

  我都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第几次恋爱了,每次恋爱都是相同的走向与结局,像个魔咒般无法解开。

  从一开始两人卿卿我我,到时常想和他粘在一起,再到习惯时刻与他分享喜怒哀乐,最后到我感受到他对我不上心、冷漠,然后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每当他没有如我预想那般回应我,我就会不管不顾地发脾气、把他拉黑、拒绝跟他见面、单方面冷战……

  明明知道这只会让彼此关系变得更糟糕,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因此,双方都会感到痛苦不堪,最后便是分手。

  虽然这样的恋爱经历令我伤痕累累,然而,一旦变成单身,我就开始寻求下一个恋爱对象,并且快速地与对方确定关系。

  喵喵之所以在每段感情中都有这样反复的行为与状态,其实是她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在“作崇”。

  每个人的依恋模式都不完全一样,它形成于童年早期,依恋对象(养育者)会被我们内化,是我们内在的安全基地,并一直伴随着我们进入成年期,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依恋对象都是稳定且总能安抚人心的,这便让每一个人形成了不同的依恋模式。喵喵的焦虑型依恋模式便是其中之一。

  焦虑型依恋模式的形成与不稳定的养育者有关。依恋对象在带来爱的同时,还可能带来忽略、冷落,甚至是伤害,时好时坏,那么个体内在的安全基地便是矛盾且不稳定的。因此,他们对依恋对象的态度也是矛盾的,希望对方在,又会不自觉地去推开对方。

  这种相处模式一旦建立起来,便会延续到后面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中,个体会不自觉地表现出各种不安全行为和糟糕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恐惧、不信任他人等,导致难以与他人拥有一段长久健康的亲密关系。

  这种依恋模式的人对亲密关系有强烈的依赖需求,既害怕被别人拒绝,对他人的回应很敏感,常常会因为稍稍觉察到对方的一点疏离便感到失望和沮丧,又总是在追求与对方的高度融合,需要时刻被关注、被肯定、被欣赏,只有这样才会感到满足。

  渴望亲密关系,却又总出现强烈的不真实感;恐惧被抛弃,却又会做出破坏亲密关系的行为。

  无论是惩罚性疏离、冷漠以对,还是无原则地妥协讨好、吵闹纠缠,其实都是在追求一种稳定的安全感。从更深层次来看,这种愤怒和焦虑,其实是用来掩饰内心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而他们的伴侣也常常会被这样的关系所折磨:觉得莫名其妙,“怎么又生气了”;觉得心累,“何时可以不闹了”;觉得很难哄,“我都照做了,怎么还不行”;觉得很想逃,“要怎样做,你才能放过我”。

  一个人不是因为有人爱、被人肯定、被人关注,才有价值。你的价值是由你定义。

  你可以有很宽广的世界,除了爱人,你还有自己、有朋友、有亲人、有网友等等,并不是只能从伴侣身上获取情感支持。

  没有人能做到每时每刻都满足他人的需求,一时的忙碌或忽略,并不等同于对方抛弃了你。倘若你把安全感的建立放在个会产生变动的人或事上时,你会发现,安全感其实是特别难找到的。

  能建立安全感的人或事一定是稳定的、可靠的。因此,找到生活中比人、比关系、比情感更为牢靠的价值体系,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更为可靠。

  当你的伴侣没有及时接你的电话,或者回复你的信息时,你可能会感到很焦躁,担心他不爱你了、担心自己被抛弃了。

  此时,不要太着急,先学会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思考这些情绪的背后是什么?没有被满足的是什么?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满足?

  当你渐渐地学会了在情绪化之前进行自我安抚和调节,你便会发现了自己减少了“内耗”,亲密关系也变得更轻松。

  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和改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已有很多情绪需要被清理、被看见,很多不敢面对的真相需要去面对。

  想想自己的重复行为里又蕴藏着多少改变的可能性,学着从更健康的角度去看待当前的亲密关系。在疗愈自己的道路上发展出一定的自爱能力,才能收获健康舒适的亲密关系。

  本期专家:谭素怡,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

  ▎本文为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个人独创的文章,已做原创保护,转载时请标明出处,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照法律来追究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美联邦政府债务逼近35万亿美元关口 马斯克日前就此发文表示:“美国正走向破产”

  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盖茨前妻梅琳达:马斯克算不上慈善家!在回馈社会方面做得还不够

  SearchGPT第一波评测来了!响应速度超快还没广告,OpenAI杀手锏

  今日热点:刘德华对待黑粉的态度;SEVENTEEN出发北京......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