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有用的8个瞬间

发布时间: 2024-07-18 01:31:33 | 作者: 挽回爱情服务|

  精神分析学派和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的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疗法。

  这三大流派都有众多疗法和技术经过了长期效果验证。众多研究发现,它们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各自擅长解决不一样的问题。

  大部分心理师有自己偏好的流派,但极少有心理师只采用某一种流派的技术。虽然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流派众多,但它们并非截然相反,倒可能殊途同归。

  20世纪后半叶,国外对此经历了反复的研究与辩论。甚至有人专门写了一本书记录这个过程:

  1977年,国外有一项经典的研究,统计了375项单独研究的所有案例,发现参加心理治疗和咨询的来访者,要比不参加者状况好80%。

  后来,又有许多更严谨的研究陆续登场,发现心理治疗的效果虽没这项研究说得那么好,但治与不治之间的差别——学术名称叫“效应量”——总是在40%左右。而且,对于从焦虑症到阿尔茨海默症的许多疾病,心理治疗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与药物一样好的效果。

  目前学界的共识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真的有效,只要参与就比不参与更好。而且,只要用的是经过有效性检验的理论和技术,哪个流派并不重要,反而是心理师的自身能力、心理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更影响效果。

  这里的“好”不是指拿了哪些证书,而涉及一些非常基本的因素,比如共情能力、期望、与来访者建立工作联盟的能力等等。

  心理咨询整体而言是有效果的,那么从个人体验出发呢?我们的角度来看一位曾经是来访者的新人咨询师对此的回答——

  我说:“我没有感受过‘心理咨询真有用’,只感受过‘有时候还有点儿用’以及‘看来不是完全没用’。”说真有用,过奖了。

  我跟咨询师生过气,心想:你明知给出这个解释我会不开心,你还敢说,算你牛逼。

  等我消气了,开始认为这个解释有道理,并且相信咨询师是个真诚的人。体验到真诚的力量后,我也更愿意做个真诚的人。

  朋友说:“这说明你们还挺匹配的,可能有的人就气跑了。”没错,每个人需要的咨询师不一样。我需要的是,看到对方人格的力量。

  她承认了确实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存疑之处也没有否认,总之态度是:你可以说我不好,很高兴你说了这些真实感受。

  虽然我在理性上知道,合格的咨询师不会攻击来访者,但是真的没有被反击,对我来说还是新奇的体验。这让我感觉到,表达不满并不是多可怕的事,而是中性的。

  如果不在内心预期对方一定会被自己的不满/反对/拒绝激发敌意,进而先用敌意保护自身,其实不含敌意的坚决是能做到的。

  在我有很复杂的情绪时,会一口气说一大段,然后忽的发现:咦,原来我心中有这两种矛盾的想法,之前如一团烟云的内心活动,现在有了清晰的轮廓。

  语言,就像在漆黑的屋子里亮起一盏灯,让人看到原来那个飘动的像鬼一样的黑影,其实是一件衣服。

  在心理咨询中,不会评价一个人做的事对不对(除非真的很危险),而是会探讨为何需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比如我喜欢玩《绝地求生》,有阵子一天十局,最初我的态度是自我谴责:“你太不上进了,能不能干点有意义的事?”咨询师的态度是:“你为什么需要这样的游戏呢?它可能对你是有意义的。”

  我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那就试着体验一下它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吧,结果又随心所欲玩了几天,就不那么想玩了。

  或许潜意识想传达给我的话是:“你需要纯粹的快乐。”当我接收到之后,它已不需要用沉迷游戏的方式提醒我。

  自己这样的一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我们要把自己抛出去,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什么是自己。

  团体很有趣的一点是,发现别人和自己多么不同,在对比中进一步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人,并且了解另一类型的人怎么想。

  现实中我们因为恐惧、害羞、爱面子等原因,没有很好的方法直接问别人对自己怎么看,但是团体是个实验室,鼓励成员求证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比如A觉得别人都忽视了她,但是B告诉A,自己最关注的就是她;C害怕自己惹别人生气了,但是D告诉她,自己觉得她非常有礼貌。

  还有我,害怕自己说的东西没用,浪费大家时间,但是其他组员告诉我,他们很期待我说话,因为我的观点是他们没想到的。

  团体可以帮人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身上一直存在却被歪曲地认知的那部分。

  这有点像大象同时照很多面镜子,有的镜子照出了头,有的镜子照出了腿,有的镜子照出了尾巴,拼在一起,我们大家都知道自己是这样一只象。

  当语言无法表达清楚时,行动就是真实意愿的体现,所谓“用脚投票”就是这一个意思。

  我在心理咨询中从来不迟到,坚持了一百多次,并且还在继续。从这一行为来看,心理咨询还是有用的。

  我的个人体验持续了两年多,中间咨询师出了国,休了产假,从线下变成视频,还有时差,总之存在客观困难。

  然而像她这样优秀的咨询师,让我把心理咨询继续下去的动力也只是“有时还有点儿用”,那么作为一个新手咨询师,我完全不必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让来访者感到心理咨询很有用,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或许这能成为来访者坚持到底的动力,在感到失望、愤怒、迷茫,甚至想要离开的时刻,还抱着一丝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和咨询师一起探索,或许会带来新的进展。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有许多专业设置和根本原则,它们就像是“壁垒”一样保护着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专业关系,也确保咨询在有效、可控的环境中发生,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都必须遵守。

  但是因为来访者对于咨询工作理解不充分,可能会把咨询师某些“不专业”的举动理解成了“专业”,而某些看来“专业”的行为也有一定可能会被理解为“不专业”。

  1.不随意和你在咨询室外发生“生活化”的接触或者私下联系,比如在咨询后一起吃饭逛街,没事儿打个电话微信聊两句。他们常常将咨询室外的联系,带进咨询室内去讨论;

  2.不给你贴标签,分类型,不用你所属的性别、群体、地域定义你,而是把你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进行讨论。

  4.除了危机情境,咨询师不会“随叫随到”。而是遵守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和你见面,会让你明确的感受到,你的咨询师会在那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安全的环境下为你而在。

  比如,50分钟的咨询,你哭了1个半小时;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结束时候他让你加钱。记住:咨询的时间设置是由咨询师来负责把控的,若无提前告知或讨论,无论多久,你只需要付一个小节的费用。

  6.咨询环境安全安静。除了非常意外的情况以外,不会在咖啡馆等有很多他人在场的地方给你做咨询 (旁边很多双眼睛和耳朵的时候,谁还能做到敞开心扉呢)。

  7.不常给你绝对肯定的回应,经常提到“也许”、“可能”、“听起来好像…”

  不是咨询师故意卖关子不告诉到底该怎么做,而是专业的咨询师更坚信来访者对自己的生活有主动权和决定权,因此不会随便替来访者做决定。

  8.在咨询中不会让你觉得他是万能的,当你询问一些问题时,可能咨询师也会诚恳地告诉你他的局限。

  专业的咨询师从不会标榜自己的“万能”,而是对自身的局限也有深刻的觉察,所以在咨询中不会自吹自擂,反而是有着谦卑的态度,跟来访者一起来探索发现。

  9.不会跟你谈论到他做过的其他咨询个案,不会说:“我以前做过一个个案和你很像,他怎样怎样。”

  专业咨询师会严守保密协定,不会泄露来访者信息,所以你也可以完全放心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5.让你感到咨询师才是咨询中的主角,闪闪发光,一切话题都被咨询师引到自己身上。

  6.满口跑专业名词,也不会跟你解释某些专业词汇的意思,净说些你听不懂的线.把你的改变都归功于他,

  最后唠叨一句,如果你的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让你觉得不舒服或者不专业,请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但是即便是合格、优秀的咨询师,依然有不合适他的来访者;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建立一段专业的、关爱的、可以共同工作的关系。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