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剂“心灵处方”

发布时间: 2024-07-24 11:40:15 | 作者: 婚姻挽救|

  “心”是家事矛盾中最难打开的一道“结”。几天前,小静和小林来到贺兰县人民法院立岗人民法庭诉前调解离婚纠纷未果。但考虑两人孩子尚小,矛盾由生活琐事而起,因不良的互动模式导致婚姻危机,存在修复的可能,家事法官便与心理疏导服务站的专家联系,为两人安排了一场心理疏导。

  小静三言两语说出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不满,小林依旧沉默不语。当被问及原因,他也只是回应“说了也没用”“有些事情放在心里比说出来好点儿”。

  一旁的小静闻言便是苦笑,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纠葛又浮现眼前,情绪一时失控,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都说恋爱中的男女近乎低智,然而离婚时的男女却可能各个都是“天才”,每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且已形成的认知和偏执。怎么去接近这两个“受伤的心灵”,让痛苦、偏执趋于冷静,是黎老师今天要解开的难题。

  女方在家操持家务,抚育三个小孩,对家庭有责任心。男方不愿沟通,究其根本是担心会翻旧账,加深矛盾。看来,双方的婚姻观是一致的,都希望小家庭能够和睦。

  “两个人都希望以后的生活慢慢的变好,就需要冷静下来控制情绪,正视婚姻中的矛盾,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感受,而不是让情绪主导你们的大脑。”黎老师以手中的人偶和纱团形象地代表了小林两人和他们的情绪,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尝试做情绪的主人。

  “不论最后你们关于离婚作出怎样的选择,请想一想作为父母最想要留给孩子的是什么?我想,可能教会孩子幸福的方法更重要。逃避问题永远解决不了矛盾。”

  孩子,是他们认真考量离婚的重点所在,亦是双方必然绕不开的心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父母的沟通过程是他们学会沟通的第一课,父母面对困难的选择将深深影响孩子面对困难的态度。

  每一个离婚纠纷当事人都有“心结”,婆婆与儿媳、岳丈与女婿……柴米油盐里有道不尽的爱恨纠葛,性格差异、生活开销……

  女方回家孝顺父母干点活儿,男方心疼妻子腰疼,反映出来的却是不高兴,导致女方认为对方埋怨自己回娘家,是在给自己摆脸色;女方觉得小姑对丈夫说话不够尊重而维护男方,男方却不以为意,而面对母亲对妻子的频频指责,男方虽劝说过但是并没有起到效果,女方则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

  情感是家庭稳定的粘合剂,专业的心理疏导是治愈问题共同生活的亲属情感的“一剂良药”。根据个案的不一样的情况,正确甄别“婚姻危机”与“婚姻死亡”,专业心理疏导措施介入治疗、修复夫妻感情,纠正当事人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以期能更理性对待婚姻关系,通过“以时间换空间”挽救危机婚姻,尽可能实现理性沟通、正确地处理的回归。

  黎老师仔细分析小静和小林的性格特点、两人在婚姻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和各自的需求与动机,帮他们缓解因婚姻矛盾而出现的烦闷、对抗等消极情绪,引导两人重新审视自我,反思两口子之间存在问题的根源。

  “其实,我知道他肩挑家庭重担,很是辛苦。有时也很心疼他。”回忆起丈夫起早贪黑的身影,小静心里有些触动。

  “我媳妇儿很能干的,我家小孩出门身上永远利利索索,家里也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说到自己的爱人,小林一脸的骄傲。

  最后,不善言辞的小林竟是单膝跪地,邀请小静与他再续前缘,对于避不开的婆媳关系、生活支出等问题,也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一段时间的沉默后,小静接过小林递过来的纸巾,默默地擦干眼泪,露出了笑容。

  “法官,我想再考虑考虑,暂时先不立案可以么?”历时两个半小时的心理疏导结束后,小静选择慎重考虑两人之间的离婚纠纷。

  “在家事审判实践中,当事人郁积已久的各种情绪集中宣泄,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即便矛盾得到一时化解,也极易给双方当事人甚至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与情感障碍。”提及引入专业心理疏导的初衷,家事法官这样认为,“家事纠纷不是简单机械的拘泥于‘诉’。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对当事人情绪进行疏导,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将案结、事了、人和同步推进,能够有利于保证审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钝化家庭矛盾,降低发生极端事件的风险。”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