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消失的父亲催生“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发布时间: 2024-07-07 16:08:57 |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赞助的大巴黎队|

  有一项调查显示,55.8%的家庭中,日常陪伴孩子的都是母亲。父亲陪伴较多的仅占12.6%。父亲在工作日陪伴时间为2.9小时,远低于母亲的4.6小时。

  因此,现在的孩子,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撞而来。

  在心理咨询中的儿童青少年中,我们也能够正常的看到,几乎都是母亲陪同的多,看不到父亲的身影。

  当咨询师邀请父亲参与到家庭咨询中时,往往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家庭结构:失踪的父亲,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

  不作为的爸爸慢慢的被边缘化,焦虑的妈妈越来越强势,夹缝里的孩子越来越失控。

  英国心理学家艾尔弗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

  若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席,极易导致孩子认知经验、性格、情感方面的缺陷。

  在心理学上,父亲其实承担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是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

  弗罗姆说过:“父亲可以为孩子指向通往世界之路,那是思想的世界、科技的世界、秩序的世界、冒险的世界。

  “父亲”,一般在家庭中意味着权威性。在父亲与孩子的接触中,父亲将会于无形和有形中向孩子传授或灌输社会秩序、处世规范、行为准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实施人生观教育。

  父亲的男性特质,还教会孩子冒险精神,对世界的好奇心,抗挫折、坚强,成为生活的强者。

  所以,有父亲陪伴长大的孩子,通常社会化都不错,情商高,能够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学校的老师、公司领导等代表权威的关系也会很好。

  父爱缺失,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就会滞后,人际交往和立世处世能力等都会受到限制。

  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他还是建立孩子安全感,塑造孩子性格的领路人。

  心理学家们的研究表明,缺乏父爱与陪伴的儿童易产生焦虑、孤独、自尊心低下、自控能力低下、甚至具有攻击性、好斗、叛逆等性格问题。

  父亲的缺失会让男孩的这种性别认同弱化,变得不自信,表现为情绪暴躁、焦虑、无所适从,甚至形成性格障碍。

  倘若父亲缺席或者家庭地位,慢慢的被边缘化,家中的男孩子失去了和父亲的内在连接,孩子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就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亲密。最终不是成为没有主见的妈宝男,就是成为替父亲承担义务的苦行僧。

  很多的小男孩往往都会身体肥胖,没有男性特征,这主要是担心和母亲过分的亲密,所以一直都在压制男性的特征。

  比如缺乏主见,相对来说很保守,是因为没有超越这种情节所导致心理上的依附。

  在婚姻中也没有很好的方法去处理母子关系,还有丈夫妻子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直都会凌驾在丈夫妻子的关系上面,最终会导致婚姻不幸。

  父亲缺席的最直接后果,是收获一枚焦虑暴躁的妈妈,紧接着可能就是家庭的解体。

  因为对于母亲来说,由于父亲的边缘化存在,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角色才能把孩子照顾好,因此往往会变得具有极强的控制欲。

  总之,丈夫的缺席,真的会将一个女人逼疯,但父母犯的错误,买单的却总是孩子。

  神经质,易焦虑,焦点总是放在孩子身上,鲜少有自己的朋友圈,就像朱妈妈一样,在家庭和景区两点一线之间徘徊,过度自我牺牲。

  极端化,一方面严苛管教孩子,一方面又特别宠溺孩子,当孩子表现出独立性,会通过贬损、打击、不信任等方式干扰孩子的成长,实质仍然是控制。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

  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 “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被成长的部分被严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

  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所以,当今社会,青少年儿童的“自杀”、“离家出走”、“心理抑郁”和“叛逆不听话”已经屡见不鲜,还可以称之为青少年特立独行的标签。

  最可怕的是:当一个家庭有了“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整个家庭系统处于一种新的病态平衡。

  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两口子之间的嫌隙。

  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

  孩子成为了“众矢之的”,人们都看到了失控的孩子,而忽略了背后缺席的爸爸和焦虑的妈妈,以及家庭中本来就存在的问题。

  夫妻关系的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与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石。丈夫要多关心妻子,妻子要邀请丈夫加入到教育陪伴孩子的行列中去。

  只有父母的参与是完整的,孩子才能在家庭中找到清晰的定位,以健全的方式朝社会化发展,更好地成为自己。

  著名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进入婚姻生活,也会带着这种欠缺的人格,和伴侣、孩子相处,以及教育孩子,许多问题也会不知不觉地冒出来。

  而可怕的是,如果父母人格不健康,即使看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育儿”的书籍,全按照书上的去做,仍可能会制造出有问题的孩子。

  于每个人而言,人生的过程,也是人格修炼的过程;而我们的教育,也不是某个方面的教育,应该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父母能理解和接纳孩子的需求,如果父母做不到满足孩子的需要,那么就温柔而坚决地拒绝孩子。

  在拒绝的时候,父母态度虽很坚决,但毫无敌意,没有伤害的威胁,不评判、不攻击孩子的需要。

  当一个父母能这样对待孩子时,营造的是一种何等自由平等温暖宽松的语言环境,孩子必定是充满自信阳光的。

  “深情”就是父母对孩子最真诚的爱,而“诱惑的深情”就是在这个爱上加了个条件,把孩子当成工具人。

  很多父母不自觉地就会带着“条件”爱孩子。比如,“我辛辛苦苦养活了你”“我为了你……,所以你必须……”等等,这样债权人式的语言在孩子的生活中频繁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心理问题日渐普遍的原因之一了。

  不带诱惑的深情就是对孩子满怀爱意和深情,没有一点(前提/附加)条件地爱孩子。

  也就是说,不用诱惑去激励孩子,不会以爱之名绑架孩子,将自己的意志、期望强加给孩子,希望孩子变成你想变成的样子。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