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沈小妹(化名),女,8岁,刚入住桂花城二年级学生,案主有一个刚满一岁的弟弟,且刚刚进入新的学校学习,无法适应新环境,有一定的自卑心理。
案主存在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引发主体意识缺失,精神意志尚未脱离父母,无法独立完成自我思考。
“重男轻女”的意识比较强烈,尤其是案主奶奶在大多情况下对孩子的调侃对孩子造成压力。
案主从乡下转到定居城市,接触新的校园环境,有传统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人民身份转移过程中对于自我身份的怀疑,难以融入新环境。
祖辈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倾向,在弟弟尚未出生的情况时,已向她传递较多信号,导致其对父母产生巨大的抗拒。
性格内向、自卑,无法肯定自己,日常生活中不喜欢和其他人交往,长期情绪低落。
原先的朋友都集中于乡下,无法经常性玩耍,刚定居桂花城,未来得及建立新的交际圈,母亲忙于照顾弟弟,父亲忙于工作,缺乏陪伴。
服务对象刚到此定居,父母都忙于其他事,且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没有交到新朋友,缺乏陪伴,内心不良情绪压抑许久;
由于年级尚小,缺乏独立意识找不到方法和技巧疏导自己低落的情绪,存在调节不良情绪的需求。
服务对象初入这边的学校学习,不熟悉周围人,包括校园里的老师、同学,导致上课注意力下滑,老师多次寻其母亲沟通,让她产生自卑心理。
服务对象的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其有言语上的攻击,让她对于别人的评价及其敏感,也让她缺乏表达自己的机会,产生自卑心理。
服务对象由于刚来到社区,不了解活动,且父母缺乏让孩子加入集体的意识,很少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社会参与度低。
根据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依照,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内涵分,可大致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
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
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处理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生态系统理论最早是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他强调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人的发展,这些环境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人的生理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中观系统是指家庭、群体等组织,宏观系统一般指大的社会系统。
社工将基于该理论视角探讨案主的社会支持体系问题,从三个系统出发为案主建构社会支持体系。
叙事疗法是社工运用访谈技巧和方法,帮助案主找到被其忽略的故事,以激发案主寻求改变的内在动力,在负面的自我认同中,寻找积极的自我认同。
社工能借助叙事疗法,与案主进行适当沟通,探讨日常小事,从积极的角度重新建构故事,寻找自我的价值。
(1)案主的劣势:案主由于生活影响,对自己的弟弟难以产生好感,同时因为家庭原因,难以分出精力融入新环境。
(一)第一阶段(2023年5月15日):接案,了解服务对象情况,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服务对象信息资料,了解服务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制定合适的服务方案,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案主突然多了一个弟弟,难以适应,由于家里人的调侃,对弟弟存在讨厌的情绪;
案主家中设施较新,但由于新生儿的到来,房间比较乱,案主在混乱的房间里做作业,能够准确的看出其心情糟糕。
案主向社工表达了自己想出去玩,社工征求其母亲同意,但其母亲面露难色,社工了解到家中情况,对案主表示同情。
社工看到案主的作业做的正确率情况,询问其母亲,案主母亲向我们阐述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强调了她目前的学习困境。
社工向案主母亲表达了案主的心情,案主母亲表示理解和自责以及对于社工的感谢,表示会跟案主奶奶和案主好好聊一聊。
同时,社工向案主表达了欢迎其来我们的活动中玩,案主虽然十分害羞,但也轻微的点点头,表示同意。
社工建议案主母亲能够最终靠电话、微信联系的形式让案主联系的之前的朋友,缓解她现在的心情。案主母亲对我们表示信任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社工对案主进行情绪辅导。
在此阶段,社工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初步关系,为接下来双方专业关系升级到信任层面打下基础。
(二)第二阶段(2023年5月20日):走进服务对象内心世界,结合其他故事,分析案主处境,缓解案主情绪
此次社工在照例了解了案主的近期状况后,详细地询问了案主近期的心情,案主表示,在经过上次的聊天以后,案主母亲会与其进行一定的沟通;
案主通过分享了几个故事,告诉案主,她与弟弟都是爸爸和妈妈的孩子,爸爸和妈妈不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减弱了对她的爱;
她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询问,那为什么在平时的时候奶奶会这么说,社工回答:“因为奶奶可能不太知道你的情绪,下次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可以勇敢地告诉奶奶,我们小妹也很厉害,不比弟弟差。”
社工摸了摸案主的头,告诉她,可以慢慢来,但首先要肯定自己,案主表示认同。
巧的是,案主的弟弟刚好自己爬进了案主的房间,案主这次并没有大喊大叫,而是走下来,摸了摸他的头,社工肯定了案主的做法,案主非常高兴。
社工按照约定来到案主家中,给她带来了约定好的试题。首先,倾听她目前的状况,她与弟弟的情况进一步缓和,奶奶也认识到了言语中对她的伤害,有所好转;
同时,新学校的同学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接触,案主表示,她目前很开心,希望自己能投入学习中去。
同时,她高兴地拿过社工为她准备的试题,社工告诉她,可以以每天一面的完成量,跟母亲申请出门玩的机会,她高兴地跳了起来,贴了贴社工的脸表示感谢。
案主来到这次活动,面对这么多同龄人还是有些紧张,但在社工的积极引导下,还是敢于自我介绍,面对一群同龄人,她不再跟之前妈妈说的那样,自己躲在一边,不乐意跟他们玩,而是走进她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事后,案主母亲也反映,案主从前很乐意画画,是否要给她报一个兴趣班,社工表示,如果她的情况有所好转,当然可以让她继续发展她的爱好。
结案阶段,社工与服务对象做沟通,通过一段时间的服务,服务对象是否有改变,社工也鼓励服务对象正面评价自己,减少焦虑。
同时,社工与继续鼓励案主好好学习,帮助妈妈好好照顾弟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想要跟之前的朋友联系,让妈妈抽空带她回去看看,并鼓励她结交新的朋友,如果想要出来玩,随便什么时间都能来儿童之家。
最后,社工与案主回顾过往的服务过程,巩固服务成效,社工表示会定期对案主进行回访,帮助他一起解决在结案之后遇到的困难。
本次活动,案主以及其家庭较为配合,整体服务过程较为愉快在确定案主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进行结案。
每次服务结束,工作者及时填写个案工作记录表,通过对案主神态、动作等观察记录,评估工作。
通过一段时间的个案介入服务,服务对象能够正确面对客观现实,愿意走出家门参与活动,心理上有了倾诉对象,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有效促进了身心健康;
对于缺乏安全,服务对象经过社工多次倾听与鼓励,不再像之前一样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敢说出自身的想法,消极心理得到了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缓解;
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相关资源,结合服务对象自身情况,使其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得到拓展,得到社区的非正式照顾。
社工在本次个案服务中,运用专业相关知识和谈话技巧,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叙事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能够在实务中提升未成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帮助未成年人缓解内心压力。
通过叙事疗法这一特殊视角,让更多的人了解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鼓励社工在进行实务工作时用专业的理论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
服务结束后,回顾之前给案主的需求定位,案主的情绪宣泄、提高自信心、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时常交流,帮助服务对象辅导作业、教习新课等,同时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社工的一系列介入活动,案主的心理健康状态有所改善,变得开朗自信,对未来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对于案主的家人来说缓解了他们的紧张氛围。
此案例中运用叙事疗法,了解未成年人的内心想法和精神情况,并满足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及精神需求。
提供了解决未成年人精神压力问题的新角度,缓解未成年的精神压力,降低潜在风险,提供温馨良好社区未成年人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