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新闻网-玉林晚报讯(记者 唐雪萍)通过第一眼在图片中看到什么动物,判断自身有什么特质;回答一些问题,判断自己的性格……近年来,网络上的心理测试题得到不少网友的追捧,一些自测量表更宣称能达到测试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的程度。专家这样认为,网上的心理测试偏娱乐化,特别是一些心理量表实际上并不靠谱,假如发现自身的心理或情绪出现问题,还是要到正规医疗机构请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并遵医嘱治疗。
“孩子的学习成绩退步很多,我原本想督促她用功学习,不知道是方法不对还是遇到孩子处在叛逆期,最后我们母女俩的关系变得更紧张了。”最近,市民宁丽(化名)感觉自己十分焦虑,一边是孩子经常与她“唱反调”,另一边是自己的工作变动,来自工作的压力增大,导致她一个多月都失眠、头痛,经常情绪低落。宁丽怀疑自己患了抑郁症,朋友从网上找来一些抑郁症的测试题让她做,测试结果为她是重度抑郁,且抑郁症风险高。“我被吓得不轻,后来还出现躯体不适,比如心慌、胸闷、头晕、无力、记忆力减退等。” 刚开始,宁丽不敢去医院找精神心理科医生,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来到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就诊。
经过医生检查和量表评估,发现宁丽虽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但是以焦虑为主,诊断为焦虑症,伴随有抑郁情绪。“原本就焦虑,自测后还被结果吓得不轻,差点耽误治疗。”宁丽说,焦虑症、抑郁症的治疗侧重点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还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症治疗、心理咨询等,她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以前我也喜欢在网上做一些心理测试题,不过都是以娱乐为主。”市民陈女士也有在网上自测抑郁症的经历,但她认为自测的结果并不靠谱。“那时我正处在失恋状态,做关于抑郁症的测试题时显示分数达到了抑郁症的标准。”陈女士说,后来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这是失恋导致的应激性反应,只要积极自我纾解,就会逐渐走出失恋的阴影,心情也会恢复平静。陈女士还发现,很多类似的测试实际上并不严谨,通常只需用时1至2分钟,题目5至20道不等;这些心理测试内容五花八门,主要围绕测试者近期的情感、运势、工作、情绪和健康状态等不一样;有些在测试后看答案需付费,有的测试前要先看广告,还有些是测试结束后会收到“机构客服”的添加好友申请。
“有些人们之所以觉得测试结果很准确,并对测试结果深信不疑,是因为测试结果非常符合自己的真实的情况,这些测试其实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玉林市退役军人医院精神科大科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牟艳卉分析,人们会觉得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非常精准地指出了自己的性格特点,但实际上这些描述往往非常模糊笼统,由于我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模糊的说法总能在生活中找到证据支持,以致普遍适用。
“专业的心理测试需要用到专业量表,这些专业量表的制定很严格。”牟艳卉说,网络上很多心理测试普遍缺乏科学的量表编制程序,测试结果往往和真实病情有很大差距。她留意到,目前一些心理疾病自测题都是将原测试内容随意简化,例如经典的精神障碍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道题目,但网络上大多数压缩成了十几道题目,因此得到的结果并不能说明被测试者真实的心理状况。牟艳卉介绍,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从题目设计、做题过程、积分原则、结果等每个阶段都需要做足准备,首先是题目的完整性,其次是答题情景的限定;在专业的心理测试中,测评人员会提醒被测评人答题依据的具体时间,答题时间要控制在多久,最后的结果解读等一系列标准,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专业的心理测试种类、数量繁多,普通人难以甄别优劣,只有专科医师通过详细问诊、了解病情后,选择比较适合的量表,做出来的结果才具有参考意义。”牟艳卉表示,判断是否患上某种心理疾病,要专业医生的综合评定。比如抑郁症,它是一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名称,有严格的诊断标准,不是单纯的心理测评就能够确诊的,医生会根据精神检查结果以及其他检查做综合判断,才能给出诊断。
“网上自测的结果不能太当真,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焦虑。”牟艳卉认为,是否患上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要专业的医生结合对患者的问诊、精神检查、评估等方面,综合做出诊断;因此,当遇到心理及情绪问题无法缓解时,不要因为病耻感而逃避,更不能“自己给自己当医生”,应该及时到医院看病,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